資訊詳情
【技術(shù)】各類香腸技術(shù)配方匯編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09-03 09:24
一、風(fēng)味臘腸配方:
用料:鮮豬肉500克,松花蛋兩個(切粒),腸衣適量。
調(diào)料:姜末30克,鹽15克,五香粉5克,淀粉10克。
制作:豬肉切細粒,加鹽、五香粉拌勻碼味30分鐘(腌制過程中一邊加調(diào)料一邊摔打,盡量用力摔打肉粒,使之膨松易入味,如果不是注水肉,可不放淀粉),加入松花蛋粒、姜末拌勻灌入腸衣中,每隔20厘米用繩結(jié)成小段,掛起風(fēng)干(約十天到半月),干透,上籠蒸30分鐘,切片即可食用。
二、熏醬牛肉香腸配方
用料:鮮牛肉粒(全瘦肉)500克,郫縣豆瓣醬10克(剁碎后油炒去一下味道),熏雞、熏魚各50克,炸蒜米10克,腸衣適量。
調(diào)料:五香粉少許(豆瓣夠咸了,不必再加鹽)。
制作:熏魚、熏雞去骨切粒,和牛肉粒、豆瓣醬、炸蒜米、五香粉拌勻,灌進腸衣中,上籠蒸30分鐘(蒸時在腸壁上扎幾個小孔),用茶葉、白糖熏制上色即可。
三、香熏松花腸配方
用料:腸衣適量,松花蛋、熟香菇、冬筍、炸豆腐干、泡好的粉皮、煮熟的五香黃豆各100克(也可放點煮熟的花生米)。
調(diào)料:五香粉5克,鹽3克,味精5克。
制作:把所有主料切丁拌勻,放調(diào)料調(diào)味,灌入泡軟的腸衣中用80度的水煮熟,晾涼用香葉、白糖熏制上色后,用托盤壓30分鐘即可(因為全是素料粘性不夠大,可以用托盤壓實)。
注:因為這種腸是全素的料,比較散,放入粉皮可有凝聚、發(fā)粘的作用。
香熏:鍋中放入碎香葉或茶葉、白糖,原料放在鍋篦上蓋上蓋用小火慢慢加熱,出煙后悶3分鐘上色即成。
四、江南香腸配方
用料:前腿肉10斤(肥瘦比例4:6),豬或羊的干腸衣適量,精鹽250克,白砂糖200克,南京機輪牌醬油100克,大曲酒或高粱酒50克,味精30克,生姜粉25克,五香粉30克,白胡椒粉15克。
制作:
1、腸衣用涼水泡軟去鹽味待用。
2、瘦肉絞碎,肥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粒狀。
3、將所有調(diào)料放入瘦肉餡和肥肉粒中,一起攪拌上勁。
4、用漏斗將拌好的肉料灌進腸衣內(nèi),一面用針在腸上戳眼放出空氣,一面用手擠抹充實,當灌至12-15厘米長時,用細繩將兩頭扎牢,如此邊灌邊扎,直至灌滿全腸。
5、漂洗灌好的香腸,依次掛在竹竿上,以便曝曬或烘烤,一般曬5個晴天,然后取下,置于陰涼通風(fēng)處,晾掛一個月后即成。
操作關(guān)鍵:
1、新鮮豬肉最好選擇前腿肉。
2、可將成品放于0-5度環(huán)境中保存,這樣一般可保存6個月左右。
總結(jié):
1、灌腸時用淀粉比用生粉效果好,而且成本低,如用綠豆淀粉最好。
2、東北做的腸多為粉腸,即加了淀粉,粉腸是煮出來的,煮時30-40度下鍋最好,保持水溫在80度煮熟,煮時不能離人,一邊煮一邊扎眼放氣。風(fēng)干腸一般不加淀粉。
3、鹽度標準:如果是直接能吃的粉腸,不應(yīng)太咸,一般500克原材料(肉、粉、水全部加起來)放鹽8-10克,如果是做風(fēng)干的臘腸,口味要略咸一些,500克原材料放鹽10-15克。
4、灌腸用的腸衣市場有售,不必自己買小腸加工,腸衣是脫水后用鹽腌著的,用時放清水中泡軟,去鹽分、增彈性。
五、四川麻辣香腸
原料配方:豬瘦肉35千克、肥肉15千克、紅辣椒粉250克、花椒(炒)125克、陳皮(微炒)50克、八角10克、桂皮10克、白蔻10克、鮮姜150克、大蔥150克、豆油1.5千克、精鹽1~1.5千克、白糖1千克、白酒250克、味精75克、硝水75克、甘草水(用甘草25克、清水250克熬制去渣)適量。
制作方法:
1.原料整理:將豬瘦肉、肥肉切成小塊。
2.拌料裝灌:鹽與硝水混合,先摻入絞好的肉內(nèi),再加入其它輔料(紅辣椒粉、花椒、陳皮、八角、桂皮、白蔻混合炒后共碾成粉),浸6~8小時,待配料入味后即可裝灌。
3.晾曬:裝灌后晾曬10天左右,待外皮稍有出油發(fā)硬,就可以移入室內(nèi)掛起風(fēng)干,25天后即為成品。如烘干可減少晾曬時間。
食用方法:此品因有辣味,宜單獨用文火煮或蒸,涼后即可切片裝盤。
保管方法:短期貯存晾掛即可。如較長期貯存,可把干透的香腸裝進深缸內(nèi)(最好下面墊上竹架或干凈筐頭一只),每放一層香腸,用噴霧器噴一次酒,直至裝好,加蓋封實,放在陰涼通風(fēng)的庫內(nèi),可保存4~6個月,風(fēng)味不變,麻辣可口。
產(chǎn)品特點:粗細均勻,外表稍有鹽霜,呈紫紅帶黃色,手摸有硬感。
六、武漢香腸
原料配方:瘦豬肉70千克肥肉30千克汾酒2.5千克沙糖4~5千克硝酸鹽0.05千克白胡椒粉0.2千克食鹽3千克味精0.3千克生姜粉0.3千克(如愛吃辣味就加放辣椒粉2千克,或根據(jù)自己口味增減)
制作方法:將瘦肉塊加入食鹽及食鹽硝酸鹽混合劑,在溫度5℃下,腌制1~2天。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,在30℃溫水中清洗瀝干,絞碎,按比例加入肥肉丁,在攪拌機內(nèi)拌勻(3~5分鐘)將配料用適量清水溶化倒入肉餡中,再加入汾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。
七、海安香腸(南通香腸)
海安香腸是用豬的夾心和后腿的精肉,以及部分肥肉制成的。因為佐料調(diào)配得好,技術(shù)操作精,所以作出來的香腸,顏色漂亮,口味鮮美。
1、選料及整理:鮮豬肉肥為20%,瘦80%,或肥為25%,瘦75%,腸衣,直徑為32—34毫米,長約57厘米。將已選好的料肉去掉筋膜,肥瘦肉分別切成肉丁。
2、配料:(按100斤料肉計算):醬油2斤,精鹽4斤,白糖5斤,60度曲酒0.6斤,葡萄糖適量。
3、拌料:灌腸及晾曬:將切好的瘦肉丁放入容器內(nèi),再放入肥肉丁,然后將精鹽撒慶肉面上,充分攪拌后靜置30分鐘,使鹽份充分浸入肉丁內(nèi),再加入糖、醬油、灑等配料,并充分攪拌,用清水將腸衣漂洗干凈,用手工或機械灌腸。注意使腸身粗細增均勻、肉緊實,排出腸內(nèi)氣體。灌完后用花線扎牢。將灌好的腸串掛在竹桿上晾曬。冬季晾曬10—12天,夏季晾曬7—10天,曬到瘦肉干、腸皮皺,重量為原料重量的70%左右即可。
4、入庫要通風(fēng)良好,及時調(diào)節(jié)溫度,防止泄油和生霉。成品特點:條形整齊,有韌性不空心,肥瘦均勻,色澤鮮艷,香氣濃郁,味美可口。
八、老式海安香腸
配料:每百斤鮮豬肉(精肉70%,肥肉30%)配用食鹽70兩,白砂糖30兩,醬油20兩,大曲酒10兩,硝水10兩。改進后配料:每百斤肉多加糖20兩,醬油10兩,少加鹽6兩,酒4兩,香腸有僅更好吃,而且色澤也理加鮮艷了。
九、特制武漢臘腸
1、選料及處理:選用新鮮豬后腿及前夾純瘦肉70斤及色白質(zhì)硬的脊膘30斤。瘦肉去骨,剔去淋巴,膜和出血管等,切成0.4—0.6斤生蝗小塊;肥膘去掉皮、瘦肉、軟脂肪,切在懷厘米見方的小丁。
2、配料:白砂糖6斤,精鹽、汾酒各2.5斤,味精、生姜粉各0.3斤,白胡椒粉0.2斤,硝酸鈉0.05斤。
3、腌制和拌料:交瘦肉志人加入精鹽及硝酸風(fēng)俗進行腌制,溫度在30℃左右時腌制24小時。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。將腌好的瘦肉放在30℃以下的溫水中清洗后瀝干水,投入攪餡機內(nèi)攪碎,然后按瘦肥比例投入容光煥發(fā)器內(nèi)攪拌3—5分鐘。把除酒以外的配料加適量熱水化勻,倒入裝肉餡的容器內(nèi),再攪拌2—3分鐘,最后加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。
4、灌腸、掛晾和烘制:將腸衣洗凈泡脹,進行灌腸,灌后每隔15厘米分另用麻繩和草繩各扎一道。腸衣頂端先打一個扎完一根后再將腸尾端打一個結(jié)。扎好的腸要經(jīng)排氣,然后用40℃溫水洗凈后上桿,放和烘車內(nèi)掛晾一個小時,滴干水后推入烘房。烘房溫度要保持在45—50℃,歷時約15個小時,以烘干縮身為適度。把扎腸的草結(jié)剪去,使其成為對形。
成品特點:醇馥醉人,色澤鮮濃,味道香甜可口,富于貯藏性。
十、上海廣式臘腸
原料配料:每100千克豬肉(其中瘦肉70%,白膘30%),白砂糖6.3千克,60°大曲酒1.8千克,白醬油5千克,精鹽2.5千克,硝酸鈉100克。
加工方法:
1、將選好的豬肉分別按瘦、肥切成1厘米的小方丁,再分別用溫開水洗滌,把肉丁上的浮油洗去。
2、按比例將瘦肉、肥肉與配料放在盆肉,拌均勻,片刻即可灌腸。
3、在灌腸三日前,須將腸衣洗凈,用炭火烘過,將腸衣內(nèi)殘存的的水分烘掉。
4、將烘過的腸衣浸入溫水,然后撈出,將配好的腸餡灌入腸衣底端時,即將底端扎住,腸衣全部灌滿把上端亦扎住。把灌好的腸平鋪在木案上,用百支針(在木板上釘有鋼針,形如刷衣服的板刷)在腸上戳洞,使烘腸時便于排出水分。
5、將灌好的腸在每距28厘米處用絲草扎節(jié),再用麻繩扎緊,掛上竹竿,以便火烘。
6、將掛腸竹竿,置于烘間木架上,烘烤經(jīng)3小時后,交換臘腸上下位置,使腸受烘均勻。未經(jīng)火烘時,可置于日光下暴曬,至晚間收入室內(nèi)掛好,以后還可繼續(xù)日曬,直到使腸內(nèi)水分泄盡,有出油現(xiàn)象為止。如遇到天陰或雨天,必須及時移到烘房,烘到成熟為止(加工臘腸時間,一般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)。
十一、廣式香腸
肥肉30公斤,瘦肉70公斤,白糖7.6公斤,食鹽2.2公斤,白酒2.5公斤,白醬油5公斤,硝酸鈉0.05公斤
廣東燒香腸
原料配料:豬肉10千克(其中肥肉3千克,瘦肉7千克),食鹽300克,糖800克,酒300克,醬油500克,芝麻醬200克,香料粉10克。
加工方法:先將豬肉切成粒狀,與配料攪拌均勻,再灌入豬腸衣內(nèi),用針均勻插孔,以馮水拖過,使腸衣硬化。然后用稀麥芽糖水淋勻,掛在鐵排上,放入烤爐燒制30分鐘(約九成熟),取出后再淋一次麥芽糖水,入爐再燒制5分鐘,取出即為燒香腸。
十二、廣式一級臘腸
1、選料及處理:選用上等鮮凍豬腿肉,瘦肉70%、肥肉30%,直徑28—30毫米的干腸衣2—2.4斤,食用色素和小麻繩,去凈肉的筋膜,將肥瘦肉分開,瘦肉切成10—12毫米,肥肉切成9—10毫米的小塊,用35℃溫水洗去表面油漬、雜物等,使肉塊干爽。
2、配料(按100斤原料肉計算):一級淺色醬油2—3斤,精鹽2.8—3斤,白糖9—10斤,50度以上粉酒3—4斤,硝酸鈉(土硝)25克、清水15—20斤。
3、拌料及灌腸:將準備好的肉塊按比例加入配料和清水,攪拌均勻即可灌制。灌制前將腸衣洗凈,灌滿一條腸衣后,約于7寸為一截(每對臘腸的長度),用水草繩扎住,然后用麻繩系住兩個水草結(jié)的中間處(剪斷水草后,腸使成對狀)。再用針刺排出腸內(nèi)氣體和多余的水分。用清水洗凈體表面的油膩、余液,使腸體保持清潔明凈。
4、涼曬及烘烤:腸灌好后,用竹桿掛起,架在曬棚上,利用陽光暴曬3個小時后,用50—52℃烘烤24小時,如果腸衣過粗,可適當延長烘烤時間。
十三、江西農(nóng)大香腸
肥肉32公斤,瘦肉68公斤,白糖4公斤,食鹽3.5公斤,白酒2公斤,味精0.3公斤
十四、南京香腸
肥肉30公斤,瘦肉70公斤,白糖4公斤,食鹽5公斤,白酒0.5公斤,味精0.5公斤,五香粉0.1公斤
十五、南京辣味香腸
肥肉30公斤,瘦肉70公斤,白糖6公斤,食鹽3公斤,白酒3公斤,硝酸鹽0.05公斤,白胡椒粉0.2公斤,辣椒粉2公斤
十六、北京香腸
肥肉25公斤,瘦肉75公斤,白糖1.5公斤,食鹽2.5公斤,白酒0.5公斤,醬油1.5公斤,硝酸鹽0.05公斤,生姜粉0.3公斤,白胡椒粉0.2公斤
十七、撫順小香腸
小香腸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(chǎn)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
原料配方:新鮮豬肉(精肉占50%以上)100千克精鹽3.5千克亞硝50克白糖5千克紹興酒10千克香油4千克五香面(用白籽、豆蔻、陳皮、肉桂、山柰、丁香、砂仁、花椒、大料等配制而成)500克
制作方法:
1.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塊,用絞肉機絞成肉末,加入調(diào)料,用力攪拌均勻,制成肉餡,并稍加腌制。
2.腌制好后,用漏斗把肉餡灌入整理好的腸衣中,用針扎一些孔,排除腸中的空氣,用麻繩打結(jié)扎成小段,放在陽光下曝曬至半干,懸掛在竹竿上,置于通風(fēng)處晾掛,20天左右,取下進行蒸制。
3.將曬干的小香腸放入蒸鍋內(nèi)蒸制,大約30分鐘后,取出冷卻即為成品。
4.貯存小香腸時要采用懸掛的形式進行,場地要干燥,溫度較低,防止日曬,可貯存1年多,其質(zhì)不變。
產(chǎn)品特點:品質(zhì)鮮美,食用方便。
十八、天津粉腸
產(chǎn)于天津市,其形如環(huán)狀,色黑紅有光亮,熏香可口。
原料配料:豬肉100千克(其中肥膘20千克,瘦肉80千克),醬油10千克,硝200克,芝麻油3.3千克,蔥末6.3千克,姜末1.8千克,淀粉37千克(如用粉團,需57千克),花椒水80千克(用花椒1千克,開水泡成),精鹽6.3千克,肉蔻面0.2千克。
加工方法:
1、先將肥肉切成2厘米大小的肉丁,再將瘦肉用水浸泡,排出血水絞碎。然后將肥瘦肉一起加入醬油、精鹽、硝、肉蔻面,攪拌15分鐘后,繼續(xù)澆入花椒水、淀粉,經(jīng)攪拌后,再放芝麻油、蔥末、姜末等,再行攪拌,即成腸餡。
2、將腸餡灌入豬腸衣內(nèi),兩頭扎緊,以100°的開水(內(nèi)加糖色1千克),在鍋內(nèi)煮制40分鐘,出鍋后即成半成品。灌腸與煮腸之間,時間要快,以防淀粉沉淀。
3、粉腸經(jīng)煮后再經(jīng)熏制。先將腸放在鉛絲篾子上,上下兩層,上面用席蓋嚴,再蓋木蓋,鍋底放紅糖180克,用青煙悶10分鐘。待青煙減退時開鍋將篾子山層倒下再加紅糖180克,再燜10分鐘。到粉腸的外皮呈紫褐色,色澤光亮即成。
十九、瘦豬肉香腸
產(chǎn)于廣州市,又名衛(wèi)生腸。是用凈瘦肉粒灌制而成。其特點是:質(zhì)略韌,味甘香,有助于消化。
原料配料:瘦豬肉100千克,白糖9.4千克,精鹽2.5千克,50度白酒1.8千克,一級生抽5千克,硝150-200克。
加工方法:將瘦豬肉洗凈、切成小粒狀,與配料一起拌勻,灌入腸衣內(nèi);再用細針扎孔,排出空氣,在每20厘米處用睡麻繩扎成一節(jié),中段以水草扎住(制成后,從水草扎處剪開,即成對狀)。然后,用溫水略洗腸衣外表,即掛在陽光下暴曬。晚上收回,放入火柜中用炭火烘烤,約經(jīng)4天即成。
二十、紅腸配方
配方一:精瘦肉90公斤、生豬油10公斤、淀粉20公斤,加配料精鹽3.3公斤,食用硝10克、咪精300克,五香粉250克;腸衣用豬小腸所配長度約300米。
配方二:精瘦肉30公斤,肥肉20公斤、牛肉50公斤、淀粉10公斤、蒜300克、胡椒粉100克,腸衣用牛大腸。
加工工藝:
1、腌制:將原料肉用鹽腌制,使鹽分混合均勻地進入肉體。按照上述配料計算,一般加鹽量為肉重的3~5%。同時加入鹽重5%的食用硝,瘦肉先削皮剔骨,和肥肉分別腌制,揉搓均勻后,置于3~4℃冰箱(庫)內(nèi)冷藏2~3天。
2、絞拌:將腌制過的肉切成肉丁加上配料,裝進攪肉機絞碎,然后倒入經(jīng)清水溶解過的淀粉中拌勻,肥肉丁或豬肉這時也可加入。肉餡充分攪拌,邊攪邊加清水,加水量為肉重的30~40%,以肉餡帶粘性為準。
3、灌腸:用灌腸機將肉餡灌入腸衣內(nèi),灌肉后每隔20厘米左右為一節(jié),節(jié)間用細繩扎牢。
4、烘烤:將紅腸放進烘箱內(nèi)烘烤,烘烤溫度掌握在65~80℃,烘烤時間按腸衣細粗分別為0.5~1小時。烘烤標準以腸衣呈干燥,肉餡呈紅色為佳。
5、水煮:將紅腸水煮,水煮溫度為80℃,水煮時間因腸衣種類而不同,羊腸10~15分鐘。豬腸20~30分鐘,牛腸0.5~1.0小時。水煮標準是腸體發(fā)硬,有彈性即成。
二十一、哈爾濱紅腸
1、原料及整理:選中等肥度的新鮮豬肉和新鮮的瘦牛肉。將選好的瘦料肉剔去骨、筋、腱,再將肥瘦料肉分別切成長約10厘米,寬5—6厘米,厚2厘米的肉塊。
2、配料:(按豬瘦肉60斤,肥肉40斤,牛肉100斤的料肉計算):淀粉20斤,蒜0.6斤,黑胡椒粉0.2斤,清鹽5斤,硝石為料肉重量的1/2。
3、腌漬及制餡:用鹽、硝石與肥瘦肉塊混合攪拌均勻,在3—4℃的低溫下腌漬2—3天,將腌漬后的瘦肉用直徑2—3毫米篩板絞肉機絞碎,再將碎肉用刀重剁一次(餡肉溫度不能超過10℃)。將腌漬好的膘切成1立方厘米的肥肉丁。將料肉與蒜、黑胡椒粉混合攪拌均勻。先將牛肉餡用適量冷水充分混合攪拌5—6分鐘,再將配料和豬肉餡用清水將淀粉溶解,加入已有配料的肉餡中,最后加入肥肉丁攪拌2—3分鐘。
4、灌腸及烘烤:將牛小腸或豬小腸衣漂洗干凈,按灌制香腸的要求進行灌制。選擇樹脂少的柞木、椴木、樺木、榆木或作為烘烤燃料。先將木柴交叉擺在爐內(nèi)引火燃燒,待爐內(nèi)溫度達到60—70℃時進行烘烤,爐內(nèi)灌腸的下端應(yīng)距火置60厘米以上,每烤5—10分鐘,將爐內(nèi)灌腸里外上下調(diào)換位置,爐內(nèi)溫度應(yīng)經(jīng)常保持65—85℃,烘烤25—40分鐘后,腸衣呈半透明狀,表皮干燥,腸衣表面和腸頭無油脂流出時即烤好。
5、煮制及熏煙:水溫在85—90℃時下鍋,溫度保持在78—84℃之間,煮好的灌腸在35—40℃的熏煙室內(nèi)熏制12小時即為成品。
成品特點:有良好的彈性,營養(yǎng)豐富,鮮嫩可口。
二十二、沈陽大紅腸
1、原料及配料:二級豬瘦肉45斤,二級牛肉40斤,肥豬肉15斤,雞蛋12個,淀粉5斤,白糖0.5斤,胡椒粉0.2斤,味精0.4斤,蒜0.2斤,硝石0.01斤。
2、絞肉及拌餡:將整理好的瘦豬肉和牛肉用直徑3毫米的篩板絞肉機絞成餡后再剁一次,肥肉切成1.2厘米肉丁,將配料用冷水混合均勻,與肉餡及肥肉丁一起充分攪拌,總加水量為16斤。
3、灌制與烤制:把肉餡灌入已洗好的牛直腸內(nèi),每隔28厘米處結(jié)扎系扣用來穿桿,灌制松緊要適度,并要排除腸內(nèi)的氣體,灌制好的腸穿桿后,送進150—160℃的烤爐內(nèi)烤制,待皮干變色時既可出爐。
4、水煮及熏制:將水燒至86—87℃時放和灌腸,煮40—50分鐘。之后將灌腸取出并瀝盡水,放進100—110℃的熏爐內(nèi),熏制60分鐘左右,待腸表面變?yōu)闂椉t色時既可出爐。
成品特點:腸質(zhì)鮮嫩,切面有光澤,色艷分明,味美可口。
二十三、濟南南腸
是山東濟南市名產(chǎn)之一。由濟南德興齋肉店首創(chuàng),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。因制作配料仿效我國南方一些香腸的做法,故稱南腸。
原料配料:豬肉(前后腿最佳)10千克,花椒(炒后用)40克,丁香25克,砂仁15克,邊桂15克,大茴15克,石落子40克,深色醬油1.5千克。
加工方法:
1、先將豬肉剔去筋和皮,切成2分見方的小塊,用花椒、砂仁、邊桂、大茴、丁香、石落子等配料,研成細末,與深色醬油一同放在肉內(nèi)拌勻。
2、再將腸衣用針不規(guī)則地刺上小孔,將肉灌入腸內(nèi),然后每隔23厘米用麻繩捆好,隨之掛在通風(fēng)處晾曬(天氣炎熱時不可曬,以早晚曬、中午晾為宜),等晾干后即可煮制。
3、煮腸時,先在腸上用針均勻地刺上一些小孔,然后放入鍋中。開始猛火燒開,隨后改用微火再煮半小時,煮到用手捏腸肉見軟即可。
4、食用時,還得蒸熟。
二十四、如皋香腸
如皋香腸是用豬的夾心和后腿的精肉,以及部分肥肉制成的。因為佐料調(diào)配得好,技術(shù)操作精,所以作出來的香腸,顏色漂亮,口味鮮美。
1、選料及整理:鮮豬肉肥為20%,瘦80%,或肥為25%,瘦75%,腸衣,直徑為32—34毫米,長約57厘米。將已選好的料肉去掉筋膜,肥瘦肉分別切成肉丁。
2、配料:(按100斤料肉計算):醬油2斤,精鹽4斤,白糖5斤,60度曲酒0.6斤,葡萄糖適量。
3、拌料:灌腸及晾曬:將切好的瘦肉丁放入容器內(nèi),再放入肥肉丁,然后將精鹽撒慶肉面上,充分攪拌后靜置30分鐘,使鹽份充分浸入肉丁內(nèi),再加入糖、醬油、灑等配料,并充分攪拌,用清水將腸衣漂洗干凈,用手工或機械灌腸。注意使腸身粗細增均勻、肉緊實,排出腸內(nèi)氣體。灌完后用花線扎牢。將灌好的腸串掛在竹桿上晾曬。冬季晾曬10—12天,夏季晾曬7—10天,曬到瘦肉干、腸皮皺,重量為原料重量的70%左右即可。
4、入庫:要通風(fēng)良好,及時調(diào)節(jié)溫度,防止泄油和生霉。成品特點:條形整齊,有韌性不空心,肥瘦均勻,色澤鮮艷,香氣濃郁,味美可口。
二十五、如皋香腸新方
每根長約7寸,原料凈重9兩,曬干后約6兩左右。它的作法是:將豬的前夾心和后腿部分精肉及足膘肥肉切成小方塊,放在木盆或瓦盆里,加鹽、硝水拌和。拌好后,靜置30分鐘。這樣盥和硝水就慢慢地浸入肉里,然后再加糖、醬油、酒拌和,要拌得勻透。拌好后,將肉灌進大腸衣內(nèi),一面用針在腸上戳眼放出里面的空氣,一面用手擠抹,并用花線將兩頭扎牢。這樣做,肉塊擠得緊,質(zhì)量好。灌進肉的腸,掛在曬架上吹曬。一般約曬5個晴天(夏天只需二天),然后取下入倉涼掛。倉庫內(nèi)必須通風(fēng)透氣,好使曬后的腸子退去余熱,慢慢干透。涼掛一個月后就成成品了。
過去如皋香腸的配料是:每百斤鮮豬肉(精肉70%,肥肉30%)配用食鹽70兩,白砂糖30兩,醬油20兩,大曲酒10兩,硝水10兩。為了保持和發(fā)揚民族遺產(chǎn),使其更加美味可口,當?shù)氐南隳c工廠改進了配料。現(xiàn)在每百斤肉多加糖20兩,醬油10兩,少加鹽6兩,酒4兩,香腸有僅更好吃,而且色澤也理加鮮艷了。
二十六、正陽樓風(fēng)干香腸
正陽樓風(fēng)干香腸清香味美、久食不膩,體干而不硬,切開后,瘦肉紅褐,肥肉乳白,色澤美觀,便于貯藏和攜帶,就量種飲淮國內(nèi)外的特制腌臘制品。
1、選料及整理:選二等以上的解凍豬肉,瘦肉90%,肥肉10%,豬小腸每根60厘米,直徑為1.5厘米。將選好的料肉去骨,修盡筋膜,肥瘦肉分開(肥肉部分不要帶軟質(zhì)肉),各切成1—1.2平方厘米。的小塊,最好用手工切肉。
2、配料(按100斤原料肉計算):優(yōu)質(zhì)無色醬油18斤、砂仁粉0.15斤、花椒粉0.2斤、鮮姜1斤,整邊掛面0.2斤。
3、拌餡及灌制:將配料混合,倒入無色醬油攪拌均勻。再將肥瘦肉丁拌勻,攪拌到有粘性為止。洗凈腸衣瀝干水分,將肉餡灌入腸衣內(nèi),用手揉捏使其粗細一致,用針刺孔排出腸內(nèi)空氣。
4、風(fēng)干發(fā)酵:春夏秋三季用日曬到干為止。冬季用火墻烤2個小時后,里外倒一鎰再烤2個小時,也是到皮干為止。然后掛在陰涼通風(fēng)處,風(fēng)干3—4天后取下扎捆,每捆12根,將捆好的香腸放在干燥陰涼通風(fēng)的倉庫內(nèi),發(fā)酵10天左右取出,以上各道工序總共不得超過一個月的時間,時間過長易引起變質(zhì)。
5、煮制:清水燒開后,將已發(fā)醇的香腸放入鍋內(nèi)煮15分鐘,取出即為成品。將制成品掛在通風(fēng)干燥處,要存10—15天。
二十七、遼源龍山香腸
遼源龍山香腸在北方及京津地區(qū)飲譽很高,其制作方法嚴格,系用羊腸衣灌制而成,別具風(fēng)味。
1、選料及整理:選新豬臀尖、里脊的瘦肉80%,肥肉20%及腸衣。用絞肉機將瘦肉絞成肉餡,肥肉切成1厘米大的肉丁。
2、配料(按100斤料肉計算):白糖10斤,精鹽1.5斤,鮮姜汁適量,肉桂、丁香、砂仁等適量(用龍泉酒浸泡)。
3、原料的腌制:攪拌后的料肉先用白糖、精鹽、味精和姜汁進行腌制,攪拌后加入用酒浸泡過7天的肉桂等配料,再攪拌至半粥狀,靜置約10分鐘后灌腸,用直徑為1.6厘米的羊腸衣,加工成近27厘米長的半成品。
4、烘烤及干燥:將灌好的腸送入木炭烘烤室進行烘烤,溫度控制在90℃,4小時后開始降溫,每小時降10℃,待降至50℃時即可出爐。出爐后送進自然風(fēng)室通風(fēng)干燥5天,讓香腸回轉(zhuǎn)定型。
5、水煮:將已定型的腸用90℃熱水煮12分鐘即為成品。
成品特點:色呈棗紅,形如蠟燭,飽而不脹,味美芳香,久食不膩。
二十八、原六味齋香腸
1、原料及整理:選用肥瘦相間的鷴豬肉,肥肉30%,瘦肉70%。將料肉去皮骨、筋膜,用清水洗凈并瀝盡水,肥瘦分別切成1—1.5厘米薄片,再切成條,最后切成方形肉丁。
2、配料:(100斤料肉計算):精鹽1.9斤,無色醬油、白糖各2.5斤,白酒0.6斤,味精0.2斤,花椒粉0.3斤,砂仁粉、蒔蘿籽各0.12斤,仁粉、火硝各0.1斤。
3、拌料及灌腸:將肉丁放在容器內(nèi),撒上配料,并攪拌均勻,直攪到發(fā)粘時即可灌腸,用清水洗凈獵小腸衣,將肉餡灌入腸內(nèi)使其粗細勻稱。然后扎成10厘米左右的小節(jié),用麻繩扎住兩頭。
4、晾曬及水煮:將扎好的腸掛在桿上,放在陽光下曬5—6個小時,再轉(zhuǎn)放到陰涼通風(fēng)處晾干半個月。香腸經(jīng)成熟過程發(fā)出特有的香味時即可水煮,水煮時間為15—20分鐘。
成品特點:有獨特風(fēng)味,香而膩,保存時間長。
二十九、大眾香腸
肥肉30公斤,瘦肉70公斤,白糖4公斤,食鹽2.6公斤,白酒2公斤,硝酸鹽0.05公斤
三十、肉棗
肉棗是用腸衣灌制而放,因型像棗子,故稱肉棗。
原料配方:豬肉100公斤精鹽2.5~3公斤白糖8~10公斤白酒2.5~3公斤味精0.3公斤。
制作方法:
1.選料及整理;選新鮮純瘦肉,按灌制香腸的要求將瘦肉整理好。再將瘦肉割成約250克重的肉條,投入5毫米孔眼的絞肉機內(nèi)絞碎。
2.制餡和灌制:將配料放入容器內(nèi)混合在一起,再把已絞好的肉餡放入其內(nèi)攪拌均勻,直到肉餡粘稠時為止。肉餡攪后灌入經(jīng)洗凈的腸衣內(nèi)。用繩結(jié)扎成每個約3~厘米大小紅棗樣的形狀,要緊密無間隙,腸內(nèi)無貯積的空氣。
3.風(fēng)干及煮制:將肉棗成串的掛在干燥通風(fēng)處風(fēng)干。春秋兩季風(fēng)干15天左右,風(fēng)干程度以指壓有彈性、腸衣干燥有褶皺為宜。風(fēng)干后的棗要用溫水洗刷干凈,然后放在鍋內(nèi)煮15分鐘左右,水溫在86~90℃之間。
產(chǎn)品特點:色澤紅艷,宛若紅棗,甜咸適口,幽香醇美,規(guī)格整齊,外形美觀。
三十一、自制松仁香腸
豬肉10斤切成薄條,松仁用微波爐轉(zhuǎn)好,加到肉里。另備食鹽100克、白糖200克、55度以上的高度曲酒200克、姜汁100克。以上東西拌勻,腌上一小時再灌。有干紅葡萄酒的也可以放點,喜歡吃辣的放點辣椒粉。
三十二、自制原味香腸
原料配方:豬肉5000克、食鹽100克、白糖150-200克、55度以上的高度酒200克(分兩次加入)、大蔥塊釀制時取出、姜汁灌腸時加入。
做法:將原料用力攪拌、摔打,將味道加入肉中,腌制一晚上即可灌制。灌制后,放陰涼處晾一天后即可食用。一周后食用最佳。
五香香腸:可在原味配方的基礎(chǔ)上,加老抽50克、五香粉50克。
辣味香腸:可將五香配方中加入優(yōu)質(zhì)辣椒粉100克或辣椒醬300克(依個人口味加)。
熏香腸:在鐵鍋里放一塊比鍋底大一點的錫紙,上邊放一勺白糖,最好再放一些桔子皮或柚子皮,切成絲,用鐵箅子,把風(fēng)干蒸熟的香腸,放在上面,蓋上鍋蓋,點最小火慢慢地熏,大約15分左右即可。
最新動態(tài)